2025年4月28日,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 “海洋·社会·人文” 系列讲座拉开帷幕。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高校智库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段文杰应邀莅临大连海事大学,为社会工作专业研一的同学带来了一场极具深度与启发性的学术讲座。

讲座中,段教授针对社会工作专业学位论文写作,深入剖析了选题、问题阐释、文献评析、研究方法运用及论文呈现形态等方面存在的典型问题。在选题方面,他指出部分研究存在脱离真实情境的现象,导致研究缺乏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问题阐释环节,一些论文缺乏明确的焦点和清晰的逻辑,使得研究的核心问题难以凸显,影响了论文的质量和可读性。文献评析部分,不少论文只是简单罗列相关文献,缺乏系统的整合和深入的分析,无法有效展现研究的学术背景和前沿动态。研究方法的运用上,部分论文难以体现实际效果,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与研究问题不匹配,降低了研究的可信度。此外,论文呈现形态不够科学规范也是较为突出的问题,包括格式、排版、引用等方面的不规范,影响了论文的整体专业性和严谨性。

段教授结合丰富的案例和自身多年的学术经验,以《社会工作者为什么会离职?基于个人与环境匹配视角的全国调查数据分析》为载体,对论文写作的逻辑、步骤与方法进行示例。论文基于“压力-应变”模型,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潜在剖面分析(Latent Profile Analysis,LPA)对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将社会工作者的离职现象归纳为职业探索型、使命受阻型、工作稳定型和使命匹配型四种类型。通过对这些类型的详细分析,揭示了不同类型社会工作者的离职倾向和影响因素,并前瞻性地提出对社会组织的实践启示,为社会工作领域的实践发展点亮新的方向标。随后,段文杰教授还就转变思维方式、合理运用AI工具助力学术写作这一主题进行了分享。他强调AI工具在数据处理、语言润色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合理利用这些工具可以提高数据分析和论文写作效率和准确性。
在提问交流环节,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同学们求知若渴,就研究类型与模型选择等问题向段教授虚心请教。段教授耐心细致地逐一解答,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同学们拨云见日,现场学术氛围浓厚而热烈。

此次讲座不仅为大连海事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研究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术指导,也激发了同学们对学术研究的热情和信心,更为校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搭建起坚实的桥梁,对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与研究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价值,激励着莘莘学子在学术的海洋中不断探索、勇攀高峰。